

認識唱頭
剛玩黑膠的新手,懂得 MM / MI 或 MC 的區別,就已經算不錯了。
● 參考 唱頭的抉擇 - 型式
至於唱頭的結構、規格,
簡直就像物理學的教科書一樣,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結構的部分,能懂多少,就盡量吧,實在搞不懂,那也就算了。
但是,規格的部分,與唱頭放大器、唱臂都有重大關係,想要發出美聲,就非懂不可。
繼續往下研究,你就會體會... 玩 LP,和聽 CD 是差很多的。
...
結構部分...
唱針 Stylus
這裡所謂的唱針,其實是專指針尖部份 (而非整支針)。
唱針的材質,因為需要長時間的摩擦,都使用最高硬度的鑽石,不必費心去挑選。
反倒是鑽石打磨的技術,才比較值得我們關心。
...
最早期是球形 Spherical 或圓錐形 Conical 針尖,
在 V (倒三角) 形的唱片溝槽中,只能接觸到特定點 (故稱 Point-Contact),漏失較多訊號 (尤其是高頻)。
後來進步成橢圓形 Elliptical 針尖,接觸面可以稍多一點。
當然,橢圓形針尖也無法完全吻合溝槽,許多廠商因而發展出更精密的針尖,接觸面可以擴展到線 (故稱 Line-Contact),
甚至更尖、更能接觸到溝槽底部 (可稱 Micro-Line)。
...
若以針尖的尖銳度來區分 (越後面越尖銳)...
1. Point-Contact 針尖 : Conical 針、Spherical 針、Elliptical 針
2. Line-Contact 針尖 : Fine-Line 針、Shibata (柴田) 針、Van den Hul 針、Fritz Gyger 針、SAS 針、Micro-Line 針、Micro-Ridge 針...
唱針的打磨技術,是廠商的專業機密,東西又太微小,一般消費者很難一窺究竟。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自行去找資料研究吧。
...
唱針的選擇,是一個 "哈姆雷特" 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
唱針越尖銳,可以讓它越貼近溝槽,拾取越多的訊號,
但相對的,只要位置有一點點不準確,反而容易因過度敏感,產生雜音,甚至磨損唱片。
(實際狀況,尚須視唱針的打磨技術、唱頭安裝的準確度而定)
如果你唱頭、唱臂的調教功力不是很好,或是比較喜歡圓潤的聲音,建議 Elliptical 針、Shibata (柴田) 針就夠了。
至於喜歡聲音更細緻、高頻更多的人,則可以考慮比 Shibata (柴田) 針更尖銳的唱頭。
...
我們可以 Ortofon 的唱頭來當範例...
SPU 系列,使用 Spherical 針。
Quintet 系列,低階使用 Elliptical 針,高階使用 Shibata 針。
Exclusive 系列,使用 Replicant 100 針 (應是 Fritz Gyger 針的進化)。
各系列採用不同針尖,代表不同的聲音走向,市場區隔很明顯。
...
針桿 Cantilever
針桿越短,剛性越佳,共振越少。
但是,針桿不能太短,否則唱頭外殼就可能直接撞到唱片了。
唯二的例外是...
Decca (London)、Ikeda 為了排除針桿的影響,設計出無針桿的唱頭,號稱聲音最直接無染。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看看。
...
另外,就針桿的材質來講,通常是用鋁合金 (Aluminum),或硼 (Boron),
或者用人造藍寶石 (Sapphire)、紅寶石 (Ruby) 打磨而成的。
各種材質有不同的共振頻率,有其不同的聲音特色,
但不代表使用紅寶石針桿,就一定會比鋁合金針桿好聽。
...
對新手來說,一不小心把針桿撞歪也是常有的事。
一旦針桿折彎,就算扳得回來而不折斷,也已經破壞了針桿本身的結構,已經不適合再繼續唱了。
所以,必須請原廠,或專業師傅更換。
...
橡皮阻尼 Rubber Grommet
針桿後面有連結一個阻尼物 (通常是橡皮)。
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貴重材質,但卻是唱針可以上下彈性運動的關鍵角色。
...
我們要注意的是...一旦阻尼硬化,這個唱頭等於就報銷了。
所以,買一堆唱頭回來收藏,卻長期不用,並不是個好主意。
如果真有那麼多唱頭,最好定時拿出來唱一唱。
...
線圈 Coil (Bobbin)
唱頭用的線圈,不外乎是 : 鐵 (Iron)、銅 (Copper)、銀 (Silver)、金 (Gold),
各種線圈的音質雖不相同,但狀況複雜,所以也很難說哪一種一定比較好聽。
當然,如果你有特別需求,可以專門去找使用貴金屬線圈的機種。
只是,使用金線圈、白金線圈的唱頭,都很不便宜就是了。
...
磁鐵 Magnet
音響用的磁鐵,不外乎是 :
鈷磁 / 鋼磁 (Alnico)
由鐵 (Fe),加上鋁、鑷、鈷 (AL-Ni-Co) 組成。
特性穩定,磁場密度與集中度佳,通常被視為音響用的最佳磁鐵,因為展現出來的音樂性最自然。
但因鈷 (Co) 產量稀少,價格日昂,60 年代後已經很少使用了。
...
粉磁 (Iron Powder),或鐵氧磁 (Ferrite)
利用氧化鐵粉鑄造,並視應用的不同加入各種物質,再加以充磁。
磁力一般,但容易製造,價格便宜,多用在工業領域。
...
釹磁 (Neodymium)
由鐵 (Fe),加上釹、鐵、硼 (Nd-Fe-B) 組成。
體積小,磁力強,敏感度高,目前在音響上普遍使用。
雖然有磁力強的優點,不過有人認為音質過於強硬,且不像 "鈷磁" 耐高溫。
...
很多唱頭根本就不列此項規格,一般不須去介意,
但如果你想買 "鈷磁" 唱頭,可由 47 Labs / Dynavector / Koetsu 等品牌下手。
(並非其所有機種都使用 "鈷磁",請以原廠規格為準)
...
外殼 Shell (Body)
唱頭外殼表面上是為了增加美觀,創造價值。事實上,不僅如此...
你知道為什麼 MC 多用金屬殼 ?! 而 MM / MI 多用塑膠殼嗎 ?!
這牽涉的,絕不只是成本問題,還包括必須配合內部結構,避免受到電磁干擾... 等等。
但此事,除非是唱頭設計者,一般人實在不容易搞懂。
反正,如果你在意外殼材質的話,
選購唱頭時,就把它也列入考慮,依自己的喜好挑選就是了。
...
規格部分...
阻抗 Impedance
唱頭是靠磁鐵、線圈的震動而發聲。
線圈繞數越少,阻抗越低,但輸出電壓也越低。
阻抗的多寡,不代表音質、音色的好壞。
● 參考 唱頭的抉擇 - 阻抗
...
電壓 Voltage
每一顆唱頭的輸出電壓都不相同。
MM / MI : 約 3.0 - 5.0 mV
MC : 約 0.2 - 1.0 mV
輸出電壓的高低,也不代表音質、音色的好壞。
● 參考 唱頭的抉擇 - 電壓
...
但,如果你喜歡大音量的聽音樂,
或自己的前級 (如被動式前級)、後級 (如小功率後級)、唱頭放大器的增益不足,
或喇叭效率不高,不易推動,
選高輸出電壓的唱頭,會比較夠力。
...
重量 Weight
● 參考 唱臂的抉擇 - 支點臂
...
順服度 Compliance
● 參考 唱臂的抉擇 - 支點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