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裝唱頭
既然要玩 LP,就要先有 "很麻煩" 的心理準備,
絕對不可能像 CD 一樣,把光碟片塞進唱盤裡,就可以完全不必理它了。
...
想要好好享受美妙的黑膠音樂,並且發揮唱頭、唱臂、轉盤的真本事,
如何正確的安裝唱頭,是比買對器材更重要的事 !
如果你備有好幾顆唱頭,需要常常更換的話,更是要把功力練好一點。
不過,這對剛入門的人,這是一件 "複雜" 又 "恐怖" 的事。
不只搞不懂該如何進行 ?! 也擔心會不會把價值不斐的唱針給撞壞了 ?!
...
正確來說,需要安裝、調整的,不只唱頭,還有唱臂。
現在就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吧。
...
STEP 0 : 準備工作
0-1. 假設唱臂、唱臂線已正確安裝。
..... 把抗滑裝置歸零,否則唱臂會有不必要的施力。
..... 把唱頭放大器 (或前級、綜合擴大機) 電源關掉,以免不慎會燒掉唱頭線圈。
0-2. 利用水平儀調整轉盤水平,最好中心、四個角落都測一下。
..... 如果唱臂板是獨立的,也要調整至水平。
0-3. 準備一張夠水平,但不重要、不貴的唱片,放上轉盤。
0-4. 把唱頭鎖上唱頭蓋。
..... 若唱頭附有保護罩,此時最好先別拿下來,以免撞壞唱針。
..... 螺栓應由下往上穿出 (如果可以的話),也就是螺帽在唱頭蓋上方,如此會較易安裝,往後也較易更換。
..... 裝上後,螺帽先不要鎖緊,要容有可移動的空間。
..... 就算調整完也不可鎖太緊,有可能會鎖裂唱頭蓋或唱頭,往後更換也會很麻煩。
0-5. 把四色的唱頭線正確接上。
0-6. 準備一個調教規 (含超距尺)。
..... ● 參考 轉盤配件
...
STEP 1 : 超距 Overhang
重點 : 唱頭在唱頭蓋上的前後位置
1-1. 把調教規 (含超距尺) 套上轉盤軸心。
1-2. 然後把裝上唱頭的唱臂移到軸心上,讓唱頭在軸心正上方。
..... 此時要特別小心,不要撞到唱針。
1-3. 依照唱臂規格上的 "超距值",把唱頭移動到正確位置 (以針尖為準)。
...
如果唱頭移到軸心正上方時,唱臂會稍微向上傾斜,
則 "實際超距" 會比 "正確超距" 多一點點,
唱頭理應要再往 "內" 移一點點 (只有一點點) 會比較準確。
實際上,比較精準的方式是...
應先調整 VTA,將唱臂提高,讓唱頭在軸心正上方時,唱臂可以和盤面保持水平,
(前提是... 必須 VTA 可調才可行)
此時,再來移動唱頭,調整超距。
...
唱頭移動到正確位置後,你會發現...
把唱臂抬起,移到軸心上,針尖會超過軸心一段距離 (就是超距),為什麼 ?!
理論上,就算唱片刻滿整面 (直到中心),
針尖最多能移到軸心不就夠了嗎 ?!
這涉及複雜的物理學,我們可以先別管它的原理,
總之,都是為了降低循軌誤差就對了。
超距如果不對,循櫃誤差會越大,聲音當然會越糟糕。
...
STEP 2 : 補償角 Offset Angle
重點 : 唱頭在唱頭蓋上的內歪角度
此項,常有人稱為水平循軌角 HTA - Horizontal (Lateral) Tracking Angle,
不過,這是相對於 VTA 的說法,應該用 "補償角" 比較正確。
...
看支點臂的弧形運動過程 (如上圖 stylus path),
就知道唱針不可能從唱片外圈到內圈,都和溝槽直切 (如上圖 tangent line)。
所以...
我們只求在其中兩個零點 (稱為 Null Point 或 Zero Point) 時,唱針能盡量和溝槽正切,
而在其他點,則只求循軌誤差越少越好。
...
該怎麼辦,才能讓唱針 "盡量" 和唱片溝槽直切 ?!
唱頭蓋 (或唱臂前端) 之所以設計成一定內歪的角度,就是基於此。
不過,雖然唱頭蓋已經有一定的內歪角度,
但要怎麼鎖上唱頭,還容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該 "歪" 什麼角度才正確呢 ?!
這又要用到調校規了。
(超距、補償角,是調教規最主要的用途)
...
1. 把調校規套上轉盤,在不同的正切線上有兩點,分別位於距軸心約 66 和 121 mm 處。
(此兩點依唱臂機種不同,而略有差異)
2. 移動唱臂和調校規,讓針尖可以輕觸在 66 mm 點上。
3. 此時,從上方觀察唱頭的邊線,是否與該正切線及對應的格線平行、垂直 ?
若否,則調整唱頭在唱頭蓋上的內歪角度,直到平行、垂直。
4. 再移動唱臂和調校規,讓針尖可以輕觸在 121 mm 點上。
5. 重複動作 3,直到平行、垂直。
6. 但 121 mm 點校準了,不表示之前校對的 66 mm 還會很準,所以需要兩點反覆調整。
...
另外,要注意的是...
很多唱頭,常因手工製作,針桿會有一點點歪,
或者,唱頭的邊線,並非直線,
則校準時,應以針桿為準。
...
STEP 3 : 唱頭方位角 Azimuth
重點 : 唱頭的水平度 (或唱針的垂直度)
你可以站在唱頭 "正前方" 來觀察...
若唱頭裝的不水平,唱針就不會與唱片垂直,
唱針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唱出來當然會左右聲道不平衡。
...
要調整方位角,
應先確定固定唱臂的唱臂孔、臂板,以及唱臂的安裝,是否水平 ?!
如果不是,應重新安裝唱臂,或想辦法墊一點東西改善。
...
如果對方位角不是很要求...
(有人覺得唱針多少都有點歪斜,因此方位角也難以準確,只求大致上無誤即可)
可用肉眼,看看唱頭左右、上下的 "邊線" 是否平行。
(為此,鎖唱頭螺絲時,最好轉的圈數要一致)
但若要夠精準...
可在唱針下擺一面鏡子,看看唱針與鏡中反射是否成一直線。
(前提是,唱針本身沒有歪斜)
...
有些唱臂的唱頭蓋是活動的,可以稍微扭轉來調整方位角。
有些唱臂的唱頭蓋與唱臂是一體的,此時就要從唱臂根部的機構來調整 (如果有的話)。
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是固定,不能動的,
此時,就只能靠在唱頭與唱頭蓋之間塞薄墊片來調整了。
...
STEP 4 : 針壓 Tracking Force (1) : 歸零
重點 : 唱臂的水平度
把裝上唱頭 (不含保護蓋) 的唱臂移出托架,
在唱臂懸空的狀態,
調整平衡錘的位置,直到支點兩端受力相同。
(此時,唱針極容易撞到轉盤,千萬注意 ! 如果可以,可先把轉盤部份移走)
...
當唱頭部份不會往下沉或上揚,唱臂和盤面保持平行時。
將平衡錘上的刻度盤歸零,
也就是設定此時針壓 = 0。
...
歸零後,平衡錘不可再移動,刻度盤也不可再轉動。
...
STEP 5 : 垂直循軌角 VTA - Vertical Tracking Angle
重點 : 唱臂的高度
唱針和唱臂一樣,也是一個有支點,弧形運動的物體。
以我們站在唱盤、唱頭前方來看...
唱針的運動,是一種垂直震動。
若唱臂太高,播放唱片時,會使針尖往內鑿 (且針壓過大)。
若唱臂太低,播放唱片時,會使針尖往外壓 (且針壓過小)。
...
要讓唱臂和唱片 (並非轉盤) 平行於在適當的距離,
就會和唱臂高度,以及唱片厚度、水平度有關。
但我們沒辦法調整唱片的厚度、水平度,
所以必須調整唱臂的高度,這就是調整 VTA。
把裝上唱頭的唱臂移到唱片上時,如果兩者可以平行,且針尖剛好在唱片表面,
那麼此時的 VTA 就可認定是正確的。
...
但是,唱片厚度沒有統一標準,
所以,VTA 應該依照每一張唱片來調整。
可是,如果聽個音樂要這麼麻煩,誰還受得了呢 ?!
好吧,就算你真的這麼執著又認真好了,
唱片卻經常是彎彎曲曲的,
而且這些東西 (含唱片刻片深淺、角度) 都太精密,而我們也只不過能用目測調整而已,
所以,結論就是...
VTA 只要調一個大概,不要太離譜就夠了。
...
當然,如果你真的要換一張唱片,調一次 VTA 亦無不可。
如果真是如此...
那麼你應該買一支 VTA 可以隨時調 (on the fly) 的唱臂。
...
不過,也有很多唱臂 VTA 是不可調的,那該怎麼辦 ?
1. 換唱片墊 : 改變唱片墊的厚度,讓唱片來和唱臂平行。
2. 換唱頭蓋,或在唱頭蓋和唱頭間墊東西 : 就算唱臂不能和唱片平行,至少也要讓唱頭和唱片平行。
3. 調整針壓 : 藉著針壓,修正 VTA 的偏差。
當唱臂上揚,VTA 過大,針壓可調小一點。
當唱臂下垂,VTA 過小,針壓可調大一點。
...
STEP 6 : 針壓 Tracking Force (2) : 施壓
重點 : 唱針與唱片的垂直動態關係
之前,我們已經讓針壓歸零,讓唱臂保持水平 (STEP 4),
如果 VTA 也正確的話 (STEP 5),
表示... 現在唱針恰好在唱片的表面,但碰不到唱片溝槽內。
...
然後,我們必須讓唱臂向下傾斜 (破壞原來的水平狀態),
施與唱針一定的壓力 (故稱針壓),才能讓唱針拾取唱片溝槽內的訊號。
1. 靜態平衡唱臂 : 利用平衡錘上的刻度盤調整。
2. 動態平衡唱臂 : 利用針壓盤調整。
(如果覺得不夠精準,可另買一個針壓計)
...
該加多少針壓,視個別的唱頭機種而定,規格上都有建議數字。
除了依照原廠建議的針壓外,
也可以自己稍微加減一點 (並搭配抗滑),試試音質的變化。
但是要注意...
針壓過大,會導致聲音呆滯,而且容易磨損唱片。
針壓過小,會導致訊號不全,而且容易循軌誤差。
...
STEP 7 : 抗滑 Anti-Skate (偏壓 Bias)
重點 : 唱針與唱片的水平動態關係
當支點臂唱頭運行時,會隨著唱片溝紋而有向心力。
越往內圈,向心力越大時,就會造成唱針內側的受力大過外側,
使得讀取到的左聲道訊號比較大,聲音失衡。
所以,需要施加與之相反的偏向力 (Bias Force),把唱針拉一點回來,
也就是把向心力抵銷一部份。
...
但是,抗滑要多少,很有爭議,因為...
1. 向心力越往內圈,會越多,所以偏向力要施加多少,應隨唱片運轉而變動。
但,除非有特殊設計,大多數唱臂都辦不到。
2. 唱臂軸承是有摩擦力的,向心力可能已經一部份,甚至全部被摩擦力抵消。
3. 因向心力產生的失真,在增加針壓約 10 % 後,可以得到改善。
...
因此,有些唱臂根本就沒有抗滑裝置。
你當然就不必理它了。
...
至於抗滑可調整的唱臂,
不外乎用重錘 (或吊錘)、撥盤來調整,或靠磁力來控制。
抗滑要多少,請以自己的耳朵為準,沒有絕對。
(而且實際上,多數抗滑裝置也不夠精準)
通常,不必太多,一點點就夠了。
如果考慮到唱片與唱針的磨損,
則施加一點點抗滑,同時減少一點點針壓,"可能" 會比較適當。